第164章考试
曲流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4章考试,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曲流水,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考差的地点在保和殿,对于这个地方顾青云还算是很熟悉的,他在这里参加过贡士之后的复试、殿试,还曾经在这里参与过别人的复试和殿试,帮忙做过准备工作,目前还没有产生紧张感。
整个夏朝分为十三个省,此次录用的考官是二十六名,相比之下,报名参加考差的人有一百多人,大家故地重游,趁着考试还没开始,就相互打招呼。
“我听说陛下已钦定其中一些人作为主考官,这次来只是走个过场。”张修远走到顾青云身边,小声说了一句。
顾青云颔首,也低声回答道:“这是正常的。”表面上是说所有考官都要经过考差,可实际上,一些大省的考官早已定下人选,皇帝肯定把好的职位留给自己的心腹……
“其实这样不错,起码我们还能有机会。不像六年前,要去敲开大人们的门。”张修远意有所指地笑笑。这样的考差制度,其实只举行过一次而已,这次是第二次。
顾青云赞同,他环视周围,不同于以前来这里的战战兢兢,在场的人都不是官场上的新丁了,可以在保和殿保持从容不迫,谈笑风生,就是声音会自动放低,现场只能听到三五成群的人在一起小声地说着话。
又仔细看了下,发现了几个熟人有谭子礼、龚鸣凤、王主事等。其他的人有年轻有年老的,其中就有一位将近六旬,看起来很面生,看着他花白的头发,顾青云认为如果不是他的成绩特别好,官职高的话,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录取的,毕竟长途跋涉很耗人的精力,除非是在京城主持乡试,那就没问题。
只是京城乡试的主考官要求更高。
“我听说三年前的那批副考官,有人的差事还没结束就有旨意下达,直接外放去外省做学政。”顾青云告诉张修远,不过他自身是不乐意外放的。
张修远微微皱眉,没说话……
顾青云一笑,如今方子茗在杭州做得不错,和上下的关系搞得好,他掌管粮运、水利和诉讼等,从诉讼方面着手,剥丝抽茧,解决了几件陈案,在知府衙门算是立住了。
没过多久,监考的人来了,顾青云看了下,有一个熟人,是翰林院的吴学士,还有另两个是吏部和礼部的。
此次考差是由吏部、礼部、翰林院共同举办的,礼部审查考试资格,翰林院出题,吏部派遣官员。
大家回自己的位置做好,等待试卷下发,一边还微微转动脑袋,颇感新奇。毕竟,他们似乎离开考场好长时间了,但只要一坐在这里,紧张感就立即拥有。
顾青云同样如此,不知为何,他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有点快。
大概是太激动了?还是很怀念?他说不清楚,他看眼左右,大家的情绪似乎也有点不对劲。比如右边的谭子礼,脊背挺得直直的,整个人流露出昂然的斗志。而左边的龚凤鸣,一脸的苦大仇深。
不再看他们,为了转移注意力,顾青云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清水倒入砚台,手持墨条开始慢慢地磨墨。不久,试卷下发到他这里了。
顾青云忙停止动作,先看试题。
考试时间只有一天,试题不多,只有四书五经各出一道经义题、还有策论、律法、算学、杂文和诗赋,也是各出一道。
这些题型都是乡试要考的,算是考察一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顾青云看完两道经义题,还好,经过复习和指导过大儿子的功课,不算陌生。
律法和杂文,都曾在衙门中耳濡目染过,尤其是杂文,在翰林院和户部的锻炼,让他一看到题目就一蹴而就,难不倒他……
算学,这是送分题。花费了六七年时间专心研究算学,还出版了两本书,顾青云的算学知识掌握得极为扎实,加上这道题自己第二册的书上有例题,稍微改改数据就成了。于是二话不说,直接就能把答案写在纸上。
等做完这几道题,再誊抄完毕后,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午饭很简单,一碗热气腾腾的大骨汤,三个鸡蛋馒头,和以前考殿试时差不多,还是一样的简单和乏味。不过唯一比贡士们好一点的是,他们把热水换成大骨汤。
这点好意却被大家给无视了,这里的人至少阔别考场三年以上,一般是六年,顾青云自己就有八年,平时在家大伙儿吃的食物不说是山珍海味,起码肉菜是不少的,当然不会觉得感动。
顾青云没在意,这些年来,他家是没缺过肉食,可相对而言,过得算是较为简朴的,他们家每个月的租金进账和付给下人的月钱、他们家自己的花费几乎是持平的,很少有结余。没办法,家里人多,孩子们处于生长期,偶尔一次头疼受寒,花费就会多起来,小时候的顾永辰还穿过哥哥的旧衣服呢,更别提他们在学业上的花费了,每年一家人的笔墨纸砚支出就是一笔可观的费用。
至于平时交际应酬的来源都是靠他和简薇的俸禄来维持,所幸他唯一需要“上供”的对象是阮郎中和詹员外郎,其他的同事几乎是有来有往,能相互抵消。
闻到汤的香气,他的确是饿了,之前他在翰林院做编修时,还曾经到厨房跟进过殿试的伙食,知道眼前的食物用料是极好的,用的材料都是上等水准,厨师的手艺也不错。
慢慢把馒头吃完,顾青云想起以前考场的艰难,只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了。回想起这些年的奋斗,虽说不是有很大的成就,可他已经尽力了。
顾青云忍不住露出笑容。
被人监视着去茅厕回来后,顾青云开始写最后的两道题——诗赋和策论。
诗文暂且不理会,顾青云看着那道策论题,嗯,很普通的题目,用两句话总结就是:目前国家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对策和建议?
他平时就在收集这方面的信息,顾青云仔细考虑了会,很快就有了切入点。
他想到如今商贸的红火,夏朝的茶叶、布匹、瓷器等传统的出口商品销售良好,为商人们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如此一
来,江南等地的农民就大量种养蚕桑,比起种粮食的收入高多了。这不是不好,事实上,如今的布匹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商人们就四处鼓动,恨不得所有的人都种养蚕桑,所有人都进入他们的纺织坊干活。为此,那片地区还出现了大量全职的纺织工人,要不是技术跟不上,布匹的产量肯定比现在增加。
对此,朝中还有人忧心忡忡,觉得江南地区的人道德沦丧,已经不安分了。
这些事还轮不到自己操心,顾青云只是想到同年信中所说的事,这几年粮食的价格比以前高,大大小小的人都能在这种商贸的盛宴中得到一部分利润,虽然最底层的农民得到的利益很微薄就是了。
眼看着时间快不够用了,顾青云连忙写下自己的策论,他在策论中着重提到了纺织产业要进行技术革新,让纺纱机更加先进,能进一步解放人力,提高生产力。对此,提出的建议是可以向全国的人用重金悬赏更先进好用的纺纱机。
顾青云总认为,只要金钱的诱惑更大,这片土地上的人这么聪明,应该会有人发明一种更为先进的机器。
除此之外,对于本朝的造船技术,即使已经好到一定程度,他回一趟林溪村也只需一个多月,可十几年过去,船只的技术还是没有明显提高。
写到这里,顾青云又重申自己的海权论,只是相对于殿试的那篇,经过多年的思考,今天的这篇更为完善。
洋洋洒洒的,顾青云看着自己写下的两页纸,又看了眼最前面的漏壶,决定还是先誊抄上试卷,最后一首诗留到最后写,免得最后时间不够用。
耳边传来沉重的呼吸声,顾青云侧头不经意看了下,发现是龚凤鸣正在奋笔疾书,四月的天不冷不热,他的额头去布满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顾青云皱皱眉,没再多想,用最快的速度誊抄完策论,再看时间,还剩下不到半个时辰,用来写一首诗,差不多足够了。
经过这些年的锻炼,顾青云写过各种类型的诗句,送过无数篇给别人,其中的质量有好有坏,不过只要没有正式出版过,没有送过给别人,自己还可以再用。
抓耳挠腮,凝思苦想,还有一刻钟考试时间结束,顾青云就已经写完了。
哈哈,自己写诗的水平貌似又上升了,不错不错。不过一想到自家的小石头,他就有些郁闷。貌似自己儿子写诗的能力比自己强多了,中秋节全家一起玩诗词相和时,小家伙作诗的速度比自己快,要不是自己储备多,加上简薇偷偷放水,肯定颜面大失。
不过貌似小鱼儿不擅长作诗,这倒是很像自己,以后考试就麻烦了。
顾青云摸摸下巴的胡茬,觉得自己在考场上还想到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很无奈。唉,自从有孩子后,很多时候都会无意中联想到他们,这大概是为人父母的感情吧?
强迫自己回神,他认真把试卷检查一遍,发现没有犯避讳的字,没有错误了,就放下笔,开始清洗用过的毛笔,这可是他自己带来的文房四宝,只是比起以前考试用过的,如今的质量是上等的,算是鸟枪换炮,全套需要六十多两银子,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别人送的,用起来更舒服。
把东西收拾好放入考篮后,顾青云欣赏着自己的楷书,心里颇为苦恼,自从翰林院出来后,自己的书法水平就原地不动了,无论怎么练习都觉得变化不大,方仁霄说这是到底一个瓶颈,只能继续练习,就看哪天顿悟开窍,更上一层楼。
这话说得顾青云无语,要怎么才能顿悟开窍?太缥缈了,总觉得不靠谱,无奈之下,只能保持每天最少两刻钟的练字时间,就指望着哪天写着写着就提升了。
不久,钟声响起,该交卷了。
一出宫门,龚凤鸣劈头就问:“慎之,你是不是考得很好?我见你做得很快,不假思索就能写下答案,刺激到我了,我后面的策论和诗文可能质量不佳。”说到最后就颇为丧气,“早知道五天前就不去蹴鞠了,如果那天看书的话,今日定能考得更轻松。”
对于这次考差他是很重视的,他如今在提刑按察使司做得憋屈,和上司不对付,就指望着这次考差出京一趟,立功回来,再活动一下,直接调到其他部门,或者干脆外放做学政都比现在的处境好。
早知道当初还不如留在翰林院呢,不过想想又不甘心,自己还年轻,可不想留在那里养老。
顾青云正想找张修远一起回去,闻言只能谦虚道:“还好,考前复习了下,做得比较顺手,至于成绩就不敢说了,不是我评卷。”心里对这次考试是颇为满意的,自己的考试技能没有退化,看来考前自己规定时间做模拟题是正确的,否则肯定不够时间写。
龚凤鸣一脸的沮丧,一手提着考篮,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语气酸溜溜地说道:“我不比你,整天待在家里看书,尤其是算学题,这不是正对你胃口吗?”
顾青云笑笑,鼓励道:“我相信你不是考得最差的,你只是想当然,如今成绩还没出来,一切未定。”这次的评卷是有内阁的人改完试卷后,就恭呈给皇帝御览,再由他亲定甲乙两等,只有甲等的才能有机会成为考官。皇帝看完后,再把试卷封储在内阁,以备乡试差遣。
按照惯例,应该是在四月底就能出成绩了,如今只剩下等待。
这时候,认识的人就不自觉地聚在一起了。
顾青云问谭子礼:“状元郎没有来参加?”不见孔繁忠的人影。
谭子礼淡淡地点点头:“他说不想出去。”转而又看向顾青云,问道,“你考得如何?”语气很漫不经心的样子。
顾青云暗暗翻翻白眼,道:“还好,写得很顺。”
张修远抽出扇子摇摇,脸上露出笑容:“我也不错。”
“这又不是会试,你们太紧张了!”王主事嘟囔了一句,看向顾青云,开玩笑般笑道,“慎之,我敢肯定,你以后去哪个省主持乡试,你的书一定很好卖。”
谭子礼一听,“哼”了一声,道:“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