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8章信孔明得永生,东汉最后一个暴君,卷边,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己内心真正的雄心壮志。
刘协从没有想任何人谈及过。
不是不说,是真的不能说。
如果真的说出来,不夸张的说,不把这些人吓死,也差不太多。
既然蔡邕有这样的志向。
刘协倒是省去了再去物色人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国丈既然有如此雄心,朕必定全力支持。”
刘协说着,随手抓过龙案上的纸张。
略作思量之后,便立刻奋笔疾书。
将自己前一世记忆中,成本最低的造纸所需材料。
和大致步骤,写了下来。
将纸张折好,递给一旁的吉平。
认真嘱咐道,
“即刻送给司徒杨彪,责令长安太守杨修督办造纸术改良一事。”
“传朕口谕,国家大事,不单单只是军务。”
“此事,朕甚为看重,不可轻视!”
听到天子的话,顿时将一旁的蔡邕惊得目瞪口呆。
改良造纸术?
就刚刚这寥寥数笔?
蔡邕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身为学者,没有人比蔡邕更清楚造纸的成本。
虽然昔日的蔡侯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将造纸术进行了一波改良。
可纸张在当今,仍旧算得上是奢侈品。
几十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尝试过将造纸术进一步改良。
不下上万次的试验。
无数人几十年的苦心专研尚且无果。
而眼前的少年,不过是片刻之间,就敢大言不惭的说改良了造纸术。
这......
就算是贵为天子,咱也不能这样吹牛逼吧?
可是最近几个月,这位少年天子奇谋百出。
各种毁三观的点子更是数不胜数。
而在世人眼中所谓的荒唐事,这货更是没少干。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曾经所有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都已经初见成效。
看着吉平捧在手中的纸张。
蔡邕却已然不敢再有半分质疑。
至于别人到底相不相信自己所为的改良造纸术。
刘协压根就不关心。
随着下一步军改政令的贯穿执行。
一旦造纸术得到飞速发展。
刘协倒是希望早一天将货币制度,进行一波彻底的大洗牌。
“启奏陛下,阅兵授勋大典已经结束。”
“诸葛丞相及各地守将,正在殿外请旨觐见。”
没等蔡邕说话,宫门外便传来了小太监的通传。
刘协闻言,连忙挥了挥手,正欲宣召。
却陡然间看到蔡邕似乎欲言又止。
“国丈还有什么事么?”
听到陛下询问,蔡邕连忙躬身跪地叩拜道,
“臣想向陛下举荐一奇才。”
“只是眼下丞相和众将帅请见,老臣就先告退了。”
“等陛下抽出时间,可再命人传诏老臣!”
蔡邕说着,再次叩拜。
方才只顾着一时振奋,报纸发行的小事耽搁良久。
竟然没来得及将庞统举荐给天子。
眼下出兵征讨凉州在即。
蔡邕也只能将举荐庞统之事推后。
虽然庞统有经天纬地之才。
可毕竟相貌有些对不起观众。
如今天子身边可谓是人才济济。
毒士贾诩,颍川名士徐庶。
更有卧龙诸葛亮这等当世大才。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
天子到底会不会看重庞统之才,蔡邕实在是不敢断言。
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
本是对两人才能的高度评价。
可此时,却显得凤雏,似乎有些多余。
如此一看,这庞统的确是水了点。
长相没过关也就罢了。
出场时机却也这般尴尬。
除了略感惋惜,蔡邕也是感到一丝无奈。
刘协听到蔡邕要有大才举荐。
以为这老头是要给自己推荐几个新闻媒体的主编。
便没有往心里去。
恰恰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误会。
却令刘协险些错失大才。
可也恰恰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误会。
却为刘协夺取西川,奠定了基础。
蔡邕退去不多时。
诸葛亮连同众将,奉诏步入大殿。
除了吕布,其余所有将帅,几乎全部到齐。
早在今日阅兵大典开始之前。
吕布就已经跟自己禀报过。
为了能随圣驾出征,这货此时应该已经离开了洛阳。
赶赴“考古”前线,执行自己交代的杀人灭口任务去了!
至于是杀什么人,灭什么口。
自己的乖儿子吕布,自然心中有数。
没等刘协开口询问军改政令一事。
张辽率先踏前几步,不顾甲胄在身,双膝跪地叩拜。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由于近百年来黄河数次改道,函谷关早已不是昔日的咽喉关隘。”
“此番陛下与丞相下令重修函谷关,并严令末将把重兵调集到函谷关镇守。”
“此举不仅耗时费力。”
“就算函谷关重新修建完毕,也断然不比潼关更为重要。”
“就算陛下不日便要出兵讨伐凉州,那也大可不必这般大费周章!”
“从长安出兵西进,途径陇西进逼凉州,岂不是最佳出兵路线?”
这些话,张辽可是足足憋了大半个月。
自从接到丞相诸葛亮的将令。
张辽和陈宫两人,便奉命率领大军进驻函谷关。
两人皆对丞相的将令颇为不解。
奈何诸葛亮总览军政,军令如山。
如今借着入京授勋的机会,不当面问出来,张辽着实憋得难受。
听到张辽的话。
诸葛亮将目光转向刘协。
两人对望一眼,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诸葛亮踏前几步,将张辽从地上拉了起来。
轻摇羽扇笑道,
“敢问文远将军,如今司州军区,兵马多少?”
听到丞相询问,张辽顿时面露几分得意之色。
对着刘协和诸葛亮拱手应道,
“回禀陛下,丞相。”
“如今司州军区,有骑兵一万,步兵三万!”
“除了一万骑兵镇守潼关之外,其余三万步兵,尽在函谷关。”
步兵三万?
听到这个数字,刘协显然有些惊愕。
潼关大战之时,从杨奉所部收服的白波军,不过只有两万人。
两次大战的减员,加上自己临行之前留下的一万骑兵。
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三万。
可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张辽和陈宫这两个货。
竟然招募了一万多兵丁。
这等扩军的速度,简直快得令人瞠目结舌。
就连自恃见过世面的刘协,也不得不惊叹。
见陛下似乎有些惊讶。
张辽连忙回禀道,“自从陛下土改政令和新税法令推行之后。”
“司州各地的反向可谓是惊天动地。”
“加之此次阅兵授勋大典被洛阳日报连日来的持续报道。”
“各地踊跃参军的壮丁,不计其数。”
“洛阳长安两地征兵数额已满。”
“这些热血儿郎,便纷纷跑到我司州军区报名参军。”
“因此,短短半个月,就已经招募了一万多名新兵。”
张辽不说这话还好。
此话一出,倒是轮到刘协满脸懵逼。
回想起刚刚蔡邕曾说过,这几天深受刺激踊跃报名参军的壮丁,不下数万。
当时刘协还以为蔡邕是故意在夸大新闻媒体的影响力。
可如今看来,只怕是早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意料。
只是....
老子什么时候说过要限制招兵了?
他姥姥滴!
如今乱世,谁手里的兵多,谁才有话语权。
从前,强制征兵,弄得民怨四起时常有之。
现在全是主动自愿参军,哪里有不收的道理?
见陛下面露疑惑。
段煨连忙踏前几步跪地回禀。
“陛下,如今司州各地,兵马已经远远超过了二十万。”
“如果不对征兵加以节制,势必会影响陛下恢复农耕的民生大计。”
“丞相思虑深远周全,与臣商议之后,才下达了节制招兵的将令。”
额....
听到段煨的话,刘协心底泛起一抹无奈地苦笑。
自己只顾着一味扩充军队。
的确忽略了这一点。
司州不过是弹丸之地。
人口虽然密集,但终究不必其他几州那般人口众多。
如果把司州全境的壮丁都应招入伍,那农耕也势必会再度荒废。
先前的所有努力,也会付之东流。
刘协将目光转向一旁的诸葛亮。
只见这货依旧是轻摇羽扇,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笑容。
刘协感叹的同时,也有些质疑。
这货无论春夏秋冬,始终是羽扇不离手。
到底是真的热呢....
还是早已经养成了习惯的毛病呢?
也好!
有诸葛亮处理政务,自己倒是真的省心不少。
只是孔明呀孔明。
你可要悠着点。
别跟历史上一样,殚精竭虑,最后才五十四岁便英年早逝了。
老子还指望你辅佐,干点更大的事呢!
没有理会众将惊愕的目光。
诸葛亮从袖口的暗袋内,取出一个锦囊,亲手递到张辽手中。
脸上的笑容也随即消散。
满面严肃之色,点指这锦囊说道,
“文远将军不可在京都久留。”
“即刻赶回函谷关,戍边。”
“二十八天之后子时,将此锦囊拆开,依计行事。”
“切记,早一时拆开锦囊,军法从事!”
“如果拆开锦囊晚了一刻,定斩不赦!”
“不可一刻,也不得晚一时!”
诸葛亮的语气异常严肃冰冷。
顿时惊出张辽一身冷汗。
小心翼翼地将锦囊收入怀中。
拱手抱拳!
“末将张辽,领命!”
言罢,对着刘协再次躬身跪拜之后。
张辽立刻转身快步踏出大殿奔出皇宫。
翻身上马,率领所部,朝着潼关疾驰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