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1章 北边的江山大有可为(继续五更大章),大唐孽子,南山堂,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要是不放在一起,也许大家就相安无事了。

但是,一旦接壤,那么游牧民族必然会是农耕民族的天敌,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

游牧就注定了它的产出稳定性不如农耕,一旦遇到了天灾,立马就断粮。

这个时候,掠夺,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从早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秦汉,一直到隋唐,这个规律都没有任何改变。

如果没有李宽,在接下去的几百年,上千年里,也不会有改变。

“陛下,草原之所以没有办法长治久安,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地方还不是真正属于大唐。哪怕是通过战争,短暂的征服之后,最终大唐的官员也没有办法把这片土地纳入统治之中。要让草原长治久安,就需要改变这种状态!”

“你的意思,推广棉花种植就能改变这种状态吗?”

“单纯的靠推广棉花种植,当然是不够的。但是在云中都督府和河东道北部推广棉花种植,只要规模上去了,这些地方到处都是唐人的村落、城镇,那么这些地方慢慢的就会跟关中一样,成为我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这些地方的牧场全部都变成了棉田,当这些地方都修筑了城池,当这些地方随时随地都有大唐官兵出没,长治久安,岂不是必然的吗?”

李宽现在的想法,就是让草原不再是草原,变成一片片良田,那么这些地方,就会是大唐稳固的州县了。

至于对环境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这个年代,谁会去考虑这个问题?

老虎满山跑,树木遍地长。

在这样的年代谈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一点意义都没有。

“朔州自古就是边城,不说那些勋贵功臣,普通百姓有几个愿意去的呢?”

李世民听了李宽的话,已经有点心动。

不过,他还是对这个建议没有太大的信心。

在他看来,真要是这么容易就解决了草原问题,哪里还能有这样的难题落在自己头上呢?

其实,这也算是当局者迷吧。

以前,那是没有棉花这样的特殊作物,也没有水泥路联通长安到朔州,更没有充足的粮食。

所以,李宽的这一套,放在以前,那绝对是属于纸上谈兵,昏招一个。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

登州的鲸鱼肉干、江南的稻谷,都可以直接走水路运输到洛阳,然后通过四轮马车,走水泥路快速的转运到洛阳到朔州沿线的州县。

有了装载量大的四轮马车和水泥路,运输的效率大大提高。

养活一个一两百万人,根本不是问题。

毕竟,这些人虽然主要种植棉花,但是也不可能真的什么其他的作物都不种的。

按照大唐百姓的习惯,哪怕是分给他一百亩地,他肯定多少也会种植一些菘菜啊,粟米啊之类的,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

再加上这些地方紧挨着草原,牛羊也是不缺的,其实倒不至于所有的东西都依靠外地运输。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陛下,百姓也是人,只要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移民的好处,那么自然有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观狮山书院医学院附属医馆准备在这些移民的州县,每个县都建设至少一座医馆,并且,微臣也会安排人手在每个州府至少设置一座棉花作坊,配套建设相应的蒙学和小学,并且鼓励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去到这些地方实习,全力支持这些州县的建设。”

李宽推广棉花种植,显然是准备了一堆组合拳。

百姓担忧什么,我就给你解决什么。

一个人一百亩永业田,女人也给你分田地,一家人整体搬迁过去,很可能就是几百亩地。

这对家中良田无几的百姓来说,诱惑力不要太大。

一旦朝廷真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绝对会迎来一大波移民潮。

这几年,关中的人口增加的非常快,已经有点超出土地的承受负荷了,正好外迁缓解一下这种局面。

“如今薛延陀人也不安分,要是大量移民到朔州周边,难保大战一起,搞得生灵涂炭,到时候朝廷的威信可就大打折扣了。”

李世民基本上已经被李宽给说服了,但是他还是有自己的担心。

“陛下,薛延陀人已经难成大气,只需让薛仁贵带着五万大军,就可以灭了他们。之后,按照微臣的想法,西起凉州,连接银州,再通朔州,之后连上幽州,这一条横线,四个节点,将会是我大唐北方边疆的第一道纺线,如今凉州到银州的水泥路已经在修建,朔州到幽州的也已经开工,两三年后,这条纺线就已经稳固。”

“你为何把幽州也放进去了?”

“幽州是连同辽东的关键之地,我大唐要掌控辽东,大力建设幽州就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微臣的想法,最好就是在幽州修建一条水泥路到海边,直接走海路将大唐河东道、河北道各地连接起来,可以大大提高货物周转的效率,不管是对于商人还是对于军队,都大有裨益。”

李世民注定是要去攻打高句丽的。

虽然李宽早早就已经开始布局,但是幽州这么一座重要的州府,不好好经营一番,实在是不利于稳固大唐东北边疆。

“需要朕怎么配合你这个移民的事情?”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会之后,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很显然,李宽的提议让他心动了。

如果李宽的这个方案真成功了,那么黄河以南,就算是彻底纳入了大唐的实际统治范围,大唐的边疆也将往北推进一大截。

假以时日,真正实现草原的长治久安,还真不是梦想。

特别是建设幽州,这触动了李世民心中的某根弦,更是得到了他的认可。

“陛下,微臣需要的支持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大唐纪念碑建成之时,陛下可以将朔州周围的土地大肆封赏,留下朔州以南的区域给到关中各地百姓移民使用。然后户部需要准备移民们路上的粮草,以及到达移民地点之后的农具、御寒物资……”

移民的整体方案,李宽已经跟王玄策、武媚娘等人商量了好多次了,如说起来自然是头头是道。

……

大唐日报最新一版的内容,让好多《红楼梦》的粉丝恨得咬牙切齿。

这个楚王殿下,又断更了!

原本应该连载小说的地方,却是被棉花种植相关的文章给占据了。

在这里,不仅简单的介绍了棉花从播种到采摘的各个时间节点、注意事项,还着重说明了长安城目前的棉花收购价格和棉花的产量。

一亩棉花地的收成,顶得上二十亩粟米地。

渭水河边的棉田收益,今年就是这么高。

这个数据,长安城很多勋贵都心中有数。

不过,谁都没有去宣传,没想到现在却是楚王府自己在大肆宣扬。

这份报纸一开始售卖,长安城,甚至是整个关中道,都开始蠢蠢欲动。

但凡是有点冲劲的人家,都想着明年怎么能够种上棉花。

“阿郎,你说这楚王殿下卖的是什么名堂?明明朝廷已经明令禁止在关中道继续扩大棉花的种植,为何他却是在大唐日报上面大肆宣扬棉花种植的高收益呢?这不是鼓励大家偷偷的去种棉花吗?”

杨东看完今天的报纸,很不解的去跟杨本满商量着事情。

今天,杨家也种植了一点点的棉花,收益倒是跟大唐日报上面说的基本吻合,比种茶叶还要高上不少。

“没那么简单,以为对李宽的了解,他不是那么蠢的人,要不然我也不会在他手上吃那么多的亏。”

杨本满紧皱着眉头,脑中不断的猜测李宽的真实想法。

“他这么一搞,关中道的百姓都没有心思种田了,都想着怎么才能弄到种植棉花的许可呢。”

“我先去找几个同僚打听打听,看看朝廷最近是不是在酝酿什么大事。我总觉得大唐日报如此连篇累牍的吹嘘着移民的好处,还有棉花种植的事情,背后应该还有其他的手段相配合。”

杨本满说完,就放下了报纸,起身往外走去。

……

《北边的江山,大有可为!》

李世民的动作很快,不过是几天之后,朝廷就正式公布了移民河东道及云中都督府的政策,开始鼓励关中道的百姓去到县衙报名。

而大唐日报自然是以最显眼的地方,将朝廷的这条政策进行了转载并解读。

与此同时,朝中小道消息议论了一个多月的功臣榜,也正式确定了下来。

跟历史上的凌烟阁类似,最引人瞩目的二十四功臣。

但是跟凌烟阁又不同,这一次不仅仅有这二十四功臣,还有其他林林总总合计七十二名英雄位列功臣榜中,甚至还为历朝历代的大英雄雕刻了专门的雕像,放置在大唐纪念碑周边的建筑之中。

相比之下,李世民给这些功臣赏赐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基本上都是在朔州或者朔州以北,这倒是没有那么引人瞩目了。

“阿耶,孩儿恭贺您位列功臣榜第一名呢。”

长孙冲微笑着站在长孙无忌身旁。

“低调,这事低调,千万不要在外人面前显露出我们的自满来。”

长孙无忌捋了捋自己的小胡子,脸上也不自觉的露出了笑容。

说起来,这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可是引起了不少波澜,朝中不服自己排名第一的也不在少数。

并且,很明显,这些功臣主要是以当年的秦王府旧将为主,跟随李渊打天下的功臣,很多都没有在着里面。

虽然还有一个七十二人的名单,但是这名单跟名单,也是有差距的。

“阿耶,您为大唐呕心沥血,陛下是看在眼中的,些许小人的意见,只不过是嫉妒而已。”

在长孙冲眼中,自己阿耶的功劳肯定是最大的。

其他的不说,就当初玄武门之事,要是没有阿耶在其中谋划和推动,当今天子是谁还不好说呢。

当然,这些话自己想一想就可以,哪怕是父子之间,也是不适合拿出来说的。

“这李宽,这么多年来,总算是干了一件正事了。可惜,这么好的一个提案,不是太子殿下提出来的。”

长孙无忌想到这一次李世民的奖励和封赏,也是有点意外的。

跟李渊在位的时候有所不同,李世民登记以后,除了第一年大肆封赏了一批功臣,后面对于各种勋爵和赏赐,其实都是非常谨慎,或者说是吝啬的。

这一次,却是一反常规啊。

“比较遗憾的就是这些赏赐的土地,都在朔州北边,普遍都是到了云中都督府的地界了,这有点鸡肋啊。”

“二十四功臣,每人赏赐三万亩永业田,七十二功臣中,每人也赏赐一万亩永业田,并且还允许大家以一个银币一亩的土地,购买不超过十万亩田地,这个赏赐力度,可谓是前无古人了。要是不放在朔州那些边疆地区,关中道哪来这么多的良田呢?”

长孙无忌的眼光,自然是看的比长孙冲要远。

很显然,李世民这一手,背后蕴含着特别的意义。

再加上朝廷刚刚宣布的移民河东道的公文,以及关中道不允许大量种植棉花的规定,基本在就是在跟大家说:这些地,朕是赏赐给你们种棉花的!

“这倒也是,不过好在是朔州,这要是直接封赏到西域,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如今长安到朔州有水泥路相同,快马来回一趟,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倒也勉强可以接受。”

对于长安城这些勋贵来说,朔州那片地的安全性,倒不是他们最担心的。

毕竟大唐如今国力强盛,短时间内绝对没有谁敢主动挑衅。

他们在意的是这些土地,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创造出财富。

“冲儿,我之前让你跟各家打听棉花种植的收益,你确认的怎么样了呢?”

朔州那片土地,如果大家是过去种植粟米,那个投入和产出,就不是很有价值了。

毕竟,朝廷赏赐的又不是现成的良田,据说大部分都是荒芜的草原,完全没有办法直接投入使用。

不客气的说,长孙家要是不先投入个上万贯钱,这些土地是没有办法直接变成良田的。

这也是李世民这次会这么大方的重要原因。

那些地,说是大唐的,那也是大唐的。

说不是大唐的,其实也不是大唐的。

要是赏赐给功臣之后,能够真正变成大唐的良田,朝廷最终还是挣了的。

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阿耶,我已经打听清楚了,那棉花种植,着实是暴利,除了楚王府他们在广州种植的甘蔗可以一比,种植其他的什么东西都不如种棉花。朝廷赏赐的这些田地,要是全部用来种植棉花,一年的收成,可能比我们炼铁作坊的收益还要大不少。”

长孙冲对李宽这种点石成金的本事,也是不佩服都不行。

想一想最近大唐日报的内容,再结合最近发生的事情,这李宽的格局,已经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了。

“陛下把我放在功臣榜第一名,于公于私,我都是要支持朝廷在那种植棉花的大计。如今看来,这棉花种植也算是有利可图,哪怕是距离远了一些,投入大了一些,最终的产出还是很可观的。要是朝廷这次赏赐的土地,全部都能变成有人耕种的良田,这对我们大唐北疆的稳定,意义着实不小。”

长孙无忌如今对李宽是越来越忌惮了。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面,却是只能配合。

可以说,李宽推广棉花种植的计划,虽然不知道背后蕴含了楚王府多大的利益在里头,但是对于大唐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北方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世俗小道仙

玄冰沐果

穿书后我攻略错了男主

温北鱼

修仙游戏满级后

文笀

第一豪婿

鬼上身

都市之修仙归来

布知火舞

大流寇

傲骨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