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谨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便桥之盟,庶子夺唐,江谨言,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盖闻上古之治,内外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是以海内和洽,天下康平。今有大唐、突厥,结为盟邦,凡大唐、突厥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唐之与突厥,虽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约。故唐皇李世民、突厥可汗颉利,立坛杀牲,昭告神明,再歃加书,副之天府,天高听下,群神群祀,莫不临之。”
武德九年,乙酉日,正午午时。
大唐、突厥二十余万人马云集渭水两岸,隔水对峙,而在连通南北两岸的便桥之上,大唐皇帝李世民、突厥可汗颉利正会面,斩白马立盟。
在李恪看来,这场会盟,最为无辜恐怕的就是躺在桥上,会盟斩杀的那匹白马了,而所谓盟约,不过是一句笑话。
李恪身为即将北上的质子,亦是此次合盟的主角之一,李恪站在李世民的身后,听着耳边的盟约,看着台上各怀鬼胎的两人,脸上虽是一脸正色,心里却有丝毫不以为然。
所谓两国盟约,比小儿间的戏言恐怕坚固不了几分,眼下看着虽是信誓旦旦,但从立下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这个盟约如纸般脆弱。
因为这个盟约从来就不是为求和而来,只是眼下双方对局势的一种妥协,一种让双方都能保留体面的收场方式,为的是日后的出尔反尔。
此次突厥南下,满载而归,突厥的贵族们已经见识到了关中的富庶,食髓知味的他们岂会不做念想。而此次会盟赔财物,遣质子,实为李世民之耻,大唐之辱,大唐君臣又岂能容忍,同仇敌忾之下,数年后北伐之事已成定局。
李恪看到了大唐君臣脸上的屈辱,也看到了突厥贵族眼中的贪婪。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只要野心尚在,两国间的战乱便不会止息,现在的和平,只是为了以后更惨烈的战事埋下伏笔。
不过两军合盟,对眼下的大唐来说倒也不失为好事,至少保住了关中的元气,给了大唐休养生息的时间,不至于仓促应战。
整个合盟前后统共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李世民便从便桥上退回了南岸。
合盟之事已定,剩下的自然就是履行大唐与突厥先前的约定了。
堆地小山般的财物都是现成的,早在昨日就已经装箱送到了此处,还有的自然就是李恪这个即将北行的质子了。
就在这一刻,看着会盟结束,李恪的心中竟突然生出了一种莫名而来的眷念,这种感觉是昨夜还不曾有的。
长安城,李恪扭头望去,真切地看了眼眼前这座曾叫前世的他深深为之着迷的传奇国都,象征着华夏史上的文明巅峰,最艳丽花朵。
这一切本就叫李恪恋恋不舍,更何况,长安城中还住着他的阿娘、阿弟,还有待他如子侄般的恩师,李恪的眼中流露出一丝离别该有的愁绪。
李恪回首南顾的举动恰巧落入了李世民的眼中,一向行事果决,弑兄杀弟也不曾犹豫的李世民的眼中竟也露出不忍之色。
李恪再怎样明晓大意,忠君孝父,说破了天,也还是一个八岁的孩童。
八岁,一个本该承欢爹娘膝下的年纪,便早早地背负了家国重任,以质子的身份远行数千里外的漠北,李世民的心里如何能够心安理得。
在李世民看来,一个孩童背井离乡,哪有真的就能做到生死不畏的,李恪的举动恰巧透出了他最真实的心性。
一己荣华与整个大唐的安危,李恪心中虽有畏惧,却还是选择了后者。这个不经意的小小举动,恰恰击中了李世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儿此去突厥,委屈你了。”李世民在李恪的面前一向情感内敛,不显于表,心中纵有波涛,嘴上也只是这般平淡道。
李恪道:“儿臣是大唐皇子,为国尽忠本就是儿臣之本分,何谈委屈。”
李世民从袖中取出了一把精致的匕首,交到了李恪的手中,道:“这把匕首,是为父昔年大破窦建德,自窦建德的身上取下,锋利非常,削铁如泥,为父深爱之,便一直留在身上。我儿此去突厥,为父便将它赠于了你。为父以此向你承诺,五载,最多五载,朕必护你归国,不叫你在突厥多受苦楚。”
五载这个数字,李世民绝非只口枉言,而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此番在李恪面前说出,也算是给李恪的一个承诺。
而对于这个数字,熟知唐史的李恪自然更是深信不疑。
李恪当即回道:“儿臣此去突厥,每日南望,便专等我大唐王师北定之日,再归国尽孝。”
李世民点了点,招了招手,从众将之中走出一名二十来岁,剑眉虎目,身披山文甲的年轻将领。
“末将参见陛下,参见蜀王。”年轻将领走到李世民和李恪的身边,俯身拜道。
“苏将军请起。”
李世民先命其起身,而后对李恪道:“苏定方将军祖籍河北,早年曾在突厥待过,对突厥情况颇为熟稔,此番他为你蜀王亲事府典军,随你一同北上,可护你安全无虞。”
李恪贵为亲王,此番北上虽是为质,但身份在此,自然不会是孤身一人,遣典军统兵护卫也是应有之意,可当他从李世民口中听到苏定方三字时,脸色还是稍稍一变。
大唐以武立国,初年武臣无数,更兼声名显赫,但如此多的武臣,真正能称之为天下名帅的,却不过寥寥数人。除李靖和李绩外,便是苏定方了。
苏定方之一生可谓战功彪炳。
其少年成名,早年跟随河北窦建德、刘黑闼,唐定河北后入唐,与太宗朝未能有大作为。
而后于高宗朝大放异彩,南征北战,东平百济,南据吐蕃,西征碎叶,北伐突厥,纵横万余里,用兵之能深的其师李靖真传。
如此人物,竟成了李恪的亲事府典军,李恪的内心自然难免波动。
只不过如今的苏定方还不是日后那个在大唐边线叱咤风云的百战宿将,只是一个刚刚被启用的降将。只因骁勇善战,又曾随刘黑闼在突厥待过几年通晓突厥风俗,故而被荐为蜀王亲事府典军,随李恪北上。以李恪自然不便表现地太过讶异和热络。
李恪只是简单地对苏定方拱手道:“既是父皇亲自安排,想必苏将军必有过人之处,李恪年少,许多事情还不甚通透,此后李恪北上诸事便有劳苏将军多多费心了。”
www.。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