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李世民的算计,乱世枭雄,九孔,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非常感谢‘书友57796416’的捧场和月票支持。)
李世民突然主动站起,先拱手向李渊行礼,然后说道:“父亲,孩儿以为流民应该及时疏导,万不可强行驱赶他们回乡,否则流民便可能变成流寇,变成更大的祸患!”
李渊点了点头,问道:“世民,依你之见那应该如何处置这些流民,据我所知各县之所以积极上书要驱逐出境,便是担心将流民强行安置在各县,所以分摊各县恐怕也不妥。”
李世民显然早有准备,立刻说道:“不用分摊各县,而是将他们送到最北面北县,那里有大量荒芜的良田,给他们一定的口粮,让他们变成军屯之民,建立军寨,自给自足。”
李世民话音刚落,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李世民所说的北面北县本来也是太原郡的一个县,只是去年突厥人南下,将那个县直接摧毁,原本的百姓死的死,逃得逃,整个北县如今已经成为荒芜之地。
李渊轻轻皱了皱眉头,他没有急着对次子出人意料的意见发表评论,而是用目光在诸位幕僚和属官脸上扫视了一圈,笑着问道:“诸位以为世名所言是否可行?”
“卑职以为,世子的所言有待推敲!”李渊的话音刚落,靠近李渊的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便率先说道,“突厥人在塞外虎视眈眈,曷萨那可汗又心怀不轨,送这些流民去种田,只会将突厥人引来再次劫掠。”
说话的人叫马元规,是李渊麾下属官,曾经是李渊身边最看重的幕僚之一,向来对世子李建成颇为欣赏。
马元规话音刚落,靠近门口的长孙无忌便站起来,先向李渊恭敬一礼,然后说道:“国公,晚辈以为二公子所言可行,因为此举有三大好处。”
“首先,可以解决流民无除安置的问题,只要给了他们口粮,帮他们建立寨子,便不会引起反弹,更不会变成流寇。”
“其次,太原郡直面突厥,不管北县有没有人种田,突厥人若是缺粮,若是想南下,绝不会因为北县是否有粮而决定是否南下,不如让这些流民成为军屯,再将寨军建成军寨,将来一旦突厥人南下,便可成为太原城北边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依卑职看来,如今太原的兵力太过单薄了,这些流民经历大难,而能够活下来的人都是性格坚毅之辈,若是训练好了,便可成为一支强军。”
“长孙公子所言三点只是猜测,能否事成,还是两说的事情,如今我们初来太原,根基浅薄,若是引来突厥骑兵,这些流民首先遭殃,更不用说训练成强军。”李渊的另一名中年幕僚说道,语气颇为不客气。
长孙无忌说的话有理有据,其实这本来就是他和李世民商议过的事情,但是在场的一些跟在李渊身边多年的老人却蹙着眉头,心中暗自不满,在他们看来,或者说按规矩,李世民也就算了,虽然年轻,但毕竟是唐公次子,可是长孙无忌这样的年轻人毫不客气的如此反驳他们这些老人,这就不合适了。
而且在他们想来,这个名叫长孙无忌年青人却是仗着自己是长孙顺德的侄儿,他的妹妹又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行事才如此肆无忌惮。
事实上,平心而论,这些唐国公府上的老人觉得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话未必没有道理。但为了李府的长远考虑,在他们看来必须维护世子建成的威信。
因为李渊并没有制止长孙无忌和其他人的争论,所以大厅内的气氛一时变得有些热闹。属官和幕僚们抱着各种心态参与进来,嘈杂声不绝于耳。
大部分人支持李建成的策略,宁可驱赶流民回乡,也不愿意冒险将突厥人引来,即使这个逻辑本身很奇葩。
小部分人支持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认为突厥人是否南下与这些流民是否安置在北县种田无关。
还有一部分人谨慎地选择了不支持任何一方。在他们眼里,世子李建成不是很有担当,给他帮忙,一旦出了纰漏,难免要落是非于身。
李渊饶有兴趣地听了片刻,他喜欢这种七嘴八舌的热闹气氛。为政者只有兼听才会做出正确决断。他希望通过身体力行,能教会两个儿子,当然他的重心始终在长子李建成身上。
当争论声越来越高,慢慢发展到直接攻击对方人品的时候,李渊挥了挥手,打断所有人的话,说道:“好了,大伙就事论事,别借题发挥。咱们李府不兴这个,此事回头再议。”
……
……
散会之后,十七岁的李世民目光有些阴沉的跟长孙无忌回到自己府上,立刻吩咐人将他麾下干将刘弘基和武士彟叫来,就目前来说,李世民只有这三位年轻的心腹属下,比起哥哥李建成身边围了一堆文武之才来说,势单力薄的很。
等刘弘基和武士彟到来之后,不等二人行礼,李世民便抢先几步,一手一个托住了胳膊,口中连连赔罪:“二位哥哥不要见外,以后见了我便不要行礼了,而且世民举止无状,这个时间点将二位哥哥叫来,实在是抱歉。”
“二公子客气了,这尊卑之礼我们还要遵守的……”刘弘基笑着摇头,手臂肘犹自往下沉。他做事素来持重,知道这是世家公子笼络人心的手段而已,自已若真的以后见了二公子不行礼,那才叫愚蠢呢。而武士彟却被李世民礼贤下士的一套,感动的兴奋莫名,恨不得立刻给李世民当死士。
说着客套话,四人不觉已经进入中堂客厅大堂之内。
李世民这个年龄,又生在乱世,所以生性好武,因此即便在招待客人和约见下属所专用的大堂内,所用装饰品也都是些兵器。
屋子中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家具是一个梨木做的兵器架,上面横着各式各样的长兵。架子斜上方所对的是一排壁钩,挂着十几口宽窄不同的横刀。
“这是我从小到大学武用过的兵器,舍不得给元吉,所以全部摆在这了!”李世民一边请三人落座,一边指着占据了满满半间屋子的兵器介绍。
四人又客套一番之后,分主从之位而坐,李世民才让长孙无忌将刚才议事时的经过说了一遍。
刘弘基若有所思,想起自己替二公子统领从关中带来的那三千精兵,说道:“二公子是想从这些流民中挑选人手,组建第二支精兵。”
“弘基兄目光如炬,我正有此意。”李世民眸中精光闪动,他很清楚如今这乱世,手中有掌握的军队才有话语权,即使是他们唐国公府兄弟之间同样如此,他相信当自己手中掌握有一定的力量时,即使是父亲也不得不将一些重要事情分管给他。
“请公子吩咐!”武士彟和刘弘基连忙站起同时拱手。
李世民从怀中取来一纸文书,说道:“我早就料到将流民安置在北县,建立军寨,成为军屯之民不会通过,所以议事之后,去找父亲,已经征得父亲同意再组建三千精兵的事情。正如弘基兄所说,我准备攫流民中精壮者为兵,你们二人弘基兄为正,士彟兄为副,从关中带来的三千精兵中挑选一百骨干,以三个月为期,训练出第二支精兵。"
“卑职遵命。”刘弘基和武士彟连忙起身,躬身领命,同时接过公文,具体大意正如李世民所述,唐公的官印盖在左下方。
……
……
亲自将刘弘基和武士彟送出府外之后,长孙无忌悄声对李世民说道:“范阳郡传来消息,秦安王将三弟玄霸从高句丽安南国调了回来。”
李世民闻言,浑身一震,眸中精光闪烁,道:“玄霸如今在王君临麾下任何职,有多少人马?”
长孙无忌当然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笑道:“玄霸独掌暴熊营,有骑兵两万,而且都是百战精兵。”
李世民顿时欣喜异常,道:“我立刻写一封信,派心腹送到范阳郡,我们要尽快与玄霸联系上。”
……
……
www.。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