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驸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天阁议政(上),大晋皇族,长乐驸马,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窗户打开,空中飞过一行大雁,放眼望去,整个天阁底下都是阵列俨然的晋军。
一驾马车缓缓驶过来,无数晋军士卒手持长戈,单膝跪地。没有号令,一切井然有序,仿佛一波一波的海浪一般自然。
“王上之威,天下无二。”
虞庆则一声轻叹,默默退了回去,开始准备奏折文书。今日是王上征讨河北归来,第一次天阁处理政务。
连续几个月积累的重大要务都等着王上处理。
啪!
一本奏折从杜如明手中掉落,他赶忙弯腰捡了起来。
“我说杜兄,你这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待会儿王上要是见了,你不更不好开口么。”虞庆则无语道。
杜如明苦笑一声,“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在局中,自然是无所谓。”
“哎呦,你能说出这番话,那岂不是已经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情了?”虞庆则调侃。
杜如明翻了翻白眼,他懒得和虞庆则打嘴仗,心里烦着呢。
天阁这间专门用来处理政务,召集尚书开会的房间叫做紫微堂,年初的时候紫微堂初置,里面一切从简。
经过这些日子发展,一应物事已经准备完毕,其规格和先帝的御书房差不多。
靠左侧屏风后面,摆放着数座大木架,上面放置着无数的奏折公文。靠右侧则摆放着巨大的沙盘、挂着数张堪舆图。
中间是昭王与众臣开展会议的地方。
一般而言,左边和右边其实是封闭的,没有昭王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进去。
不过,虞庆则和杜如明不在此列,他们职位特殊,有昭王的绝对信任,可以在紫薇堂随意走动。
从右侧抱来军务,虞庆则言道:“王上此番没有拿下青州,可算是给郑尚书续了口气。”
杜如明一边研磨,一边回道:“听说河北赈灾,郑尚书日夜难安,诺大的土地,上万的灾民,担子可重了。”
虞庆则颔首,“可不是么,好在司农寺那边的春耕弄的不错,这两年水文又好,应该没多大影响。”
俩人聊着天的时候,姜承枭的车驾抵达了天阁前。
六部尚书全都在底下等候,见姜承枭下了马车,连忙躬身行礼。
“参见王上,王上万年无期。”
姜承枭呵呵一笑,走过去挨个将尚书们扶了起来。
“几位大人都是我晋室肱骨之臣,此番孤在河北、青州征战,后勤粮草全靠诸位。”
裴矩拱手道:“王上言重了,此乃吾等分内之事。王上征讨叛贼,乃是为晋室念、为百姓念,吾等难及王上之万一啊。”
姜承枭调侃道:“裴公何时也会说这样的话了,青雀倒是第一次听。”
“哈哈哈哈哈......”其余五部尚书哈哈一笑。
天阁的朝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先帝朝的小朝差不多,很多的大事情都是事先决定了,然后大朝的时候,直接宣布,或者走个过场。
姜承枭在外征战,数月未归,政务积累的太多,是故处理起来也极为的繁琐。
不过,这些都是一些要务,倒是没有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众人抵达紫微堂,杜如明和虞庆则纷纷见礼。
姜承枭多瞅了一眼杜如明,故意在他身边冷哼了一声,而后负手进去。
杜如明低着头苦笑,王上应该是知道他和八公主的事情了。
待姜承枭落座,南霁云手持长剑,立于其身后。虞庆则和杜如明分立左右,堂下是六部尚书。
众人落座之后,王鸿理了理衣袖,等待着门下侍郎向王上禀明议题。
结果等了半天杜如明低着头没说话,这让王鸿颇为差异。这位杜大人可从来没犯过这种小错误。
裴矩皱了皱眉,正欲开口斥责,另一边虞庆则连忙咳嗽两声,拿起一本奏折,言道:“第一项议题,各郡长史上奏官田分化......”
姜承枭瞥了一眼恍然回神的杜如明,旋即不动神色的收回目光。
有些事情虽然大,但其实六部尚书早已经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只等着昭王点头就行。
不过姜承枭也没有一味的点头,认认真真的思索每一项方案的利弊,然后提出问题,修改之后再同意。
时间过的很快,许是习惯了跪坐,姜承枭现在一连跪坐几个时辰也没什么大问题。
案几右边未处理的奏折刚一见底,虞庆则立马又抱着一摞过来放下。
郑善愿等人亦然忙着处理奏折,每次的决断都要寻问昭王意见。
是故,紫微堂内要么是奏折翻动的声音,要么是禀明政务的声音,或者是昭王下命令的声音。
不多时,郑善愿放下奏折,拱手道:“王上,此番河北赈灾,并州的三座官仓调动了四十多万石粮食,目前仅仅阻止了河北灾情的蔓延,若是想要恢复民生,还需要更多的粮食。”
“嗯。”姜承枭颔首,“郑大人辛苦了,不过剩下的粮食朝廷不用再拿了。”
王鸿等人面面相觑,有些不解。
姜承枭遂解释道:“博陵崔氏拿出五万石粮食、清河崔氏四万石粮食、清河张氏、渤海高氏等亦慷慨解囊,在各地赈灾,诸位大人无忧。”
裴矩瞳孔猛的一缩,这事儿可不太妙啊。
郑善愿与王鸿三人心有灵犀的互相看了一眼,旋即又低头沉默不语。
便在此时,一直没说话的工部尚书李春忽然走出来,朝着姜承枭躬身道:“王上,博陵崔氏等此番慷慨解囊,实为大义也。”
“不错,确实如此。”姜承枭停下朱笔,轻轻一笑,“不知诸位大人以为,孤应该如何赏赐他们呢?”
王鸿起身,拱手道:“臣以为,可纳博陵崔氏杰出子弟入朝为官。”
这其实是一句废话,裴矩他们都清楚博陵崔氏捐粮食的本质就是投效北晋,征辟崔氏子弟为官也属正常。就算他们不说,昭王还是会这么做的。
姜承枭道:“中正选士在下月,博陵崔氏崔文瓀,此人颇具才干,孤打算让他入朝,任命为吏部侍郎,诸位以为呢?”
裴矩不说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郑善愿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吏部尚书是王鸿,这事儿让他自己去头疼。
“王上,崔文瓀此人确有才干。”王鸿先是赞同,接着道:“可是吏部政务繁巨,且朝廷诸事甚多,只怕崔文瓀一时之间难以顾及啊。”
姜承枭点了点头,“王大人说得对,吏部选拔官吏,考核评审,侍郎之职重中之重,确实不能如此轻率。”
王鸿笑呵呵的点头,“王上明鉴。”
“那几位爱卿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啊?”
几人相互看看,韦施笕倒是准备说话,不过李春抢先了一步。
“王上,臣愿让位。”
裴矩等人登时不可思议的看着他,一部尚书,天阁六相之一,权势甚大,他居然愿意让出来。
不等姜承枭说话,郑善愿接着道:“王上,此事不可。”
“为何?”
“崔文瓀虽有才干,然从未涉猎工部,何况一部尚书之职呢,万万不可。”郑善愿解释道。
裴矩亦道:“郑大人所言不错,依臣之见,可以征辟崔文瓀为汲郡郡守。”
姜承枭眯了眯眼,轻轻揉捏着衣角。
“诸位大人说的都在理,不过孤以为崔文瓀能够慷慨解囊,帮助朝廷稳定河北,功劳甚大。现如今朝廷职位空缺甚多,汲郡那边靠近大河,接近洛阳,他去了不合适。”
不等裴矩说话,姜承枭接着道:“内史令一职空缺已久,让崔文瓀补上吧。”
说完,姜承枭注视着裴矩,“裴大人还有什么话吗?”
裴矩心脏莫名停了一下,他摇了摇头,“臣没意见。”
凡事不能再三,他们已经拒绝了昭王两次,若是再次拒绝,只怕昭王心里该有芥蒂了。
姜承枭接着道:“另外,前些时候范阳公也出力稳定了河北,孤也打算让他入朝,诸位以为呢?”
闻言,王鸿三人脸色顿时一变。
难道让卢氏入朝才是王上真正的目的?
www.。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