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寒千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2章 金榜题名(上),天下末年,慕寒千雪,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次日后,一大清早,教学署的众人再度会首署衙内。

休息了一整天的蔡邕,神采奕奕,端坐在桌案上,正观阅着手中的答卷。考生所答,虽瑕疵不少,可也多有别见,有用与否,起码没辜负国朝三年之养。

很快,韩融便跳出昨日自己所看到的一张答卷,心中迟疑了片刻,还是走到蔡邕身前,言道:“伯喈兄,且观此议如何?”

蔡邕愣了一下,抬起头疑惑的看了一眼韩融,又看看其手中端着的卷子。昨日之言,自己当然还记得,只不过本以为是韩融一时起兴,过上一日也就权且不提了。

可现在...

接过卷子,蔡邕瞄了一眼,三陆柒号。

目光下扫,观其题目:何以兴民!

题目很特别,真要说起答案来,可能会有数百种,甚至更多。

而且,纵是自己,也未必能答的让所有阅者满意。毕竟,天下之间,志同道合者何其少也。

继续往下看,蔡邕的面色也愈加沉重起来。

辞藻算不得华丽,或许还比不上一般人所修饰的文章。只是,这文中所点之意,包含甚多,国家之要,皆在笔下。

不说其他,只要这篇文章流传出去,所作之人必是得万民之深爱,士族之所憎,勋贵之望切。

耕田,一个大周上下从所未曾提及的关键。

自打立国以来,不论王上公卿,还是士民商贾,都对那承继汉室以来的耕田制度闭口不谈,乃至于忘却。

大汉之所以沦落到眼下偏居一方的局面,耕田制度的崩溃,绝对算的上一个主要原因。而大周接盘之后,仗着税制的更改以及以工代赈的法子,不断收拢民心,让利于民,方形成今日大周民心所望的形势。

可说到根本,王上也不敢轻易去动耕田。

尤其是那些有主之地,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便是那些无主的荒地,也都是拿着军队的名义去占据。因为军方不比政方,诸府衙想要占据荒垦之地,难免会有人从中牟利,亦或者为士民冠以与民争利的恶名。

军方就没那么多顾及了,大周所有的土地都是他们打下来的。别说高举着军队的名头,便是直接占了这些荒垦之地,也是理所应当。

数百万亩的军屯,以及隶属于中尉府下的诸多民屯,皆是如此而来。

但始终都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土地兼并之患,荼毒于腹心。

作此答卷之人,显然也是考虑到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没有那么好解决,笔下言语虽有委婉,可却仍旧剑锋直指。如此扭扭捏捏,反倒不如大刀阔斧,点名题意,或可争科举之榜。

不错,蔡邕也准备无视土地兼并这个问题。

倒非不知其间弊处,可以说国朝高层,几乎人人尽知。

可那又能如何?

大周现在还没到整顿此事的时候!

王上的威望或许足以震慑所有人,可却并不能保证如此大动干戈,不会对国朝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于争天下有弊无益。

“此人见解独到,足以入榜也!”

蔡邕定了下心神,面带微笑,捋着胡下寸须,与韩融言道。

韩融面色一凛,没有着急说话,而是紧紧盯着蔡邕的面庞。约莫片刻后,方才轻声问道:“伯喈兄,此事不足以挂念于心?”

蔡邕顿了一下,勉强一笑,言道:“元长,良机未至,贸然而行,恐是祸非福!”

“蔡兄,正所谓福祸相依。有所得必有所失,而此事关乎之重,冠天下之首,焉能迟之?且国朝欲以争天下,当有所重,此不失为一利器。”

韩融眉目一横,对于蔡邕的回答显然很是不满意。

蔡伯喈也绷住嘴唇,闭口不言。韩元长最善辩言,自己未必就能压他一筹。况且此事也非自己一言所能决,乃至王上诸卿,都要议上一议。

毕竟,事关重大啊!

蔡邕不说话,韩融拧了下眉头,不由心中一暗。

说起来,针对此事对自己乃至于家族也一样没有好处。甚至,更改田制,也同样会影响大周在士族之中的威望。尤其是国朝的根基,关陇世家。

陇上陇右还好说,多年战乱,世家对于那点时不时就遭劫的田产也看不上眼。其目光,主要放在军方。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凉州处于边地,自是有无数人加入军中,再加上军中高层多是凉州人士,自然对凉州士族子弟多有照顾,比起天天种田强的多了。

而关中,就比较难解决了。

偏偏关中又是大周的腹心所在,承载着整个国朝的运转,轻易难动。

可若是再看远些,等到蔡邕所言的良机到时,估计亦是尾大不掉。那个时候,再想重整田制,难度不知要增长几何。

两人静默了片刻,周围几位阅卷的名士,也都将目光转到二人身上。

“此事且先作罢,还是以科举为重。早日择出入榜之人,也好让王上及诸卿安心,使诸学子安心。”

蔡邕身旁的马日磾,看到两人不知何故僵持不下。于是出言,给了二人一个台阶下,免得在众人面前折了颜面。

蔡邕、韩融也心知此事非一时所能解,借着马日磾所言,拱礼相让。

回到自己的桌案前,韩融满脑子都是方才之事,再观阅答卷,亦是乏味无趣,甚是扫兴。

而蔡邕,倒是一副好心性,彷佛刚才从未发生过什么一般,犹是怡然自得的阅着卷子。时不时看到兴起之处,还不吝喜色,击掌道彩。

依科举之制,射策七日后,发榜定等第。

时过五日,高诚回到长安未央宫,也见到了教学署递交上来的榜上名单。

这金榜,一如后世,十人为甲,四十人为乙,共择五十人。

也就是说,参加此次科举的太学生与上林学子,只有寥寥五十人可以入榜,可以一步登天。而不至于像余者一般,或留学继续苦读,或归入乡里,充斥地方。

这五十人,要不了一个月的功夫,就会下到地方郡县,成为一员特殊的地方掾属、文吏。而后,凭借着科举中策之名,日后升职也会更加便利。

乙榜五十名,自然是不需要高诚再亲自去排等第,但这状元、榜眼、探花却是不可假他人之手。

www.。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的蓝桥

蓬莱客

末世怪物乐园

且听风吟

最强狂暴升级

卧梅闻花

回到地球当神棍

勿小悟

徐爷每天都在算计老婆

陆天舒

农门小王妃

西兰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