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剑山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明天子,名剑山庄,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百四十三章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

王文其实不明白朱祁镇所说的是真是假,但却知道一点,如果大举征伐,连续数年,想来什么麓川,什么缅甸都支撑不住的。

但是这个想法,立即被王文否定了。

王文反对大举用兵之心,是真心实意的。

如果因为反对藩王外封,就大举兴兵,岂不是本末倒置。

但是他心中却有浓浓的不信任之感。

对于皇帝的不信任,对于勋贵的不信任。

政治上的事情,他太清楚了。今日可以这样说,明日可以那样说,一旦形成一个成例,下面就可以援引成例就行了。

开一个口子,就等于打开一扇门。

朱祁镇这个手法,王文太清楚了,因为这不是朱祁镇第一次这样做了,开海这一件事情,朱祁镇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套路虽然老,有用就行。

而今开海一事,已经在地方上酝酿风暴,等什么时候,吹到了北京,大抵是就是朝廷上正式提出重新修订勘合贸易的时候。

今日给皇帝开一个口子,明天就能捅破天。

今日说是不得已而为,明天就会为了这一件事情,对外兴兵。

倒是百姓只会更苦。

只是这些话,王文却不能说,因为没用。

因为王文开口说,皇帝定然说这是权宜之策。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至于下次为例的时候,就是另外一个说辞了。

王文心中一叹,暗道:“罢罢罢,老夫舍了这官位,又如何?”王文说道:“陛下,太宗皇帝靖难起兵,掩有天下。宣宗登基,有汉庶人为乱。太宗,仁宗,宣宗,三代削平天下群藩,今日陛下放虎归山,焉知其中没有一二效仿太宗之举?”

“为天下生祸乱之源,臣请陛下三思,臣请太皇太后的三思。”

说完之后,王文跪倒在地,长跪不起。

一时间文华殿之中,落针可闻。

似乎所有人连呼吸都停止了。

朱祁镇也是如此。

太宗起兵,也不过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在朝很多人都靖难之事的亲历者。

或许再过十几年,靖难之事,就成为文臣之间,随意谈论的话题,但是而今却是一个极其高压的问题。

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

太宗皇帝登基之后,因为得位不正,口中从来没有说过削藩两个字,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做了。

此事王文将这块遮羞布拉开了。

这一件事情不管如何,王文恐怕都不能在都察院待下去了,外放是最轻的。

朱祁镇说道:“王卿,此言差矣。张忠遗折之中说的很清楚了,大明藩王从此分内外,大明两京十三省,所封之藩王,一切如旧,但是在两京十三省之外所封的藩王,才有领兵之权。但也受节制。”

“况且,此一时彼一时也,正如太皇太后所言,些许陈年往事,就不必再提了。朕连建庶人都赦免,关于靖难之间的是是非非,就在此处画上句号。”

“朕信得过诸位叔王。”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传令,以方孝孺等建文忠臣后人,一律赦免。并加以追封。”

太皇太后听了,微微皱眉,心中却微微一叹,没有多说话。

其实有一件事情,朱祁镇不知道。

太祖年间,将藩王世子都聚集在南京读书,但是仁宗皇帝,汉王,赵王都在。

太祖皇帝最讨厌汉王,却喜欢仁宗皇帝,只是嫌弃仁宗皇帝体胖,但是仁宗皇帝与当时仅仅是世子的建文帝,交情不浅。

但是交情归交情,该下手的时候,两边谁都没有手软。只是仁宗皇帝午夜梦回,未必没有想感叹过建文之死。

只有太皇太后这个枕边人知道。

太皇太后知道,朱祁镇这种表态,其实是一种让步。

其实大明朝士林之中,一直有同情建文的风气。太宗皇帝一辈子不管是多少功业,都洗不清这个污点。

所以,解缙的冤案有人奔走,但是方孝孺的冤案,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但是江南士林之中,并非没有同情之心。

方孝孺平反昭雪。其实是对太宗皇帝一种否定。当然了,太宗皇帝面子,还是需要照顾的,所以方孝孺等人各种评价之上,大抵还要为尊者讳。

不过,即便如此,对南方士林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朱祁镇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也是知道。这一件事情是挡不住的。

即便他不做,将来的皇帝也要做。

因为大明士林之中,很多人都是号称从道不从君。方孝孺等人忠于建文帝,在儒家道德上是没有错误的。

一直否认下去,反而伤害自己的统治基础。

特别是现在。文臣势力坐大,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然此早要做的事情,就当做筹码扔出去吧。

“陛下圣明。”杨士奇听了朱祁镇话,立即说道。

随即下面的文臣全部大声高呼:“陛下圣明。”

成国公见这情况,低声嘀咕道:“算了,方孝孺也算一个硬骨头。”

靖难集团对方孝孺等人的方案其实并不是多情愿的。只是张辅压着,不好说话而已。毕竟如果方孝孺是忠臣,他们是什么?

有些话不能想太明白。

王文也跪下来,只是他口中却什么也没有说。他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今后几日,他大概要离开京师了。

连罪名都是现成的,离间天家。

朱祁镇暗出一口气,偷眼看了太皇太后一眼,太皇太后也在看着他,目光之中却充满了淡然。

朱祁镇只觉得不过一会儿功夫,后背就有一点微微发凉,是被汗打湿了。

为了将这个想法通过。

朱祁镇心中做了不知道多少准备。

这准备并非在今日都准备的,而是在数年前,第一次见张忠的时候。

那个时候,朱祁镇就发现一个问题。

大明在对外战略,其实相当不利于扩张。太宗皇帝虽然对外大加征伐,但是对太祖留下的制度,却在口头上遵从。

朱祁镇想将大明推上极盛,他首先需要一个理论基础。

汉武帝想北伐匈奴,还要先推举公羊家,高举大复仇的旗帜。封建策固然是张忠一生智慧的结晶,但也是朱祁镇通向大帝的第一步。

从今天开始,太祖皇帝限山隔海,列十五不征之国的对外总方针,就变成了,内郡县,而外藩国的政策。

这种政治转向,或许今天,乃是今十几年,还看不出什么。但是当几百年之后,人们探寻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无不以这一次会议为关键转折点。

这当然是后话了。

“陛下。”杨荣说道:“既然定下外以封建之策,那么却不知道以那位藩王镇守麓川?”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知道是废话的话,但是又不能不问。

谁都知道,襄王此刻在京师。

不是襄王会是谁?

果然。朱祁镇说道:“襄王乃是朕的王叔,既长且贤,就令襄王就蕃麓川,兵部准备好三护卫。并各色官员,助襄王叔一臂之力。”

柴车说道:“臣遵旨。”

太皇太后也说道:“宜早不宜迟,既然定下来,就让襄王先去军中吧,内阁商量一个名目出来。”

太皇太后这一次主要目的就是为襄王铺路。自然要将这一件事情给敲定了。

杨荣听了,却皱起了眉头,出列说道:“太皇太后,臣以为军中兵危战急,襄王还是在大事抵定之后,再去不迟。”

朱祁镇立即明白,杨荣的担心,与他之前的担心一样。

果然削藩作为政治正确已经在中枢文官之中深入骨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云七念顾景琛

云树

景阳岗上一猛虎

尖叫酒杯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署木

都市少年医生

闲清

重生弃少归来卓不凡叶子沁

黑色毛衣

亡灵法师与超级墓园

金蟾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