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三十六章 火头橛子钻泥窝,随身装着一口泉,我要的是葫芦,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连十几ri,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守在白条河边拍水怪。那耐xing,连刘军浩都佩服。他现在已经确定,刘五爷当时肯定看花眼了。
就在这件事情即将转淡的时候,突然有消息传来,几个游客拍到水怪,还把照片传到十八楼。
等刘军浩打开电脑,才发现十八楼已经炒得沸沸扬扬,帖子直接被编辑推荐到首页。短短半个小时内,上边回复已经破两千。这热度,比前段时间发现镇水宝剑还火热。
从照片上看,河滩上雾气还没有消散,因此画面很模糊。
再加上那几个游客站在岸上拍摄,距离太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画面中有两个灰sè的影子在水面上浮动。
不过从形状上看,应该不是已知的鱼类。
图片下边配有文字解说,几个人当时也听到河中间传来羊叫声,于是循声找去。发现两只“怪物”在水中游动,时而浮出水面,卷起层层水浪,时而沉入水底,消失不见。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期间那怪物还像鲸鱼一样,从头部位置喷出半米多高的水柱。
刘军浩仔细看了几遍照片,不像作假的。
真有水怪……这下他原本的观点动摇起来,随后也在帖子下边发了个兴奋的表情支持。没曾想这一发不要紧,底下不少网友纷纷引用留言,询问他照片中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也不知道”刘军浩无奈又打出一句话。
那啥,自己虽然捉鱼在行,但到底不是水生生物专家。
帖子下边其他网友的推论倒不少,有的煞有介事说肯定是下游水质污染,某种水生生物出现基因变异,产生了新物种。
也有人推测,从形状上看这东西可能是中华鲟或者白鳍豚。
白鳍豚,这个推测听起来很符合。因为这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动物背部呈浅灰sè或者蓝sè,和照片中水怪很像。
很快又有人反驳,绝对不是白鳍豚。从历史记录上看。白鳍豚只分布在小江中下游。而白条河所处的位置应该在小江中上游,中间有两座全国xing大坝,白鳍豚不可能穿过大坝而上。一路进入白条河。另外早在几年前《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就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xing灭绝。国家考察队数次考察,也证实野外白鳍豚的生存数量为零。
此回复一出,白鳍豚或者中华鲟一说立刻沉寂。
不过刘军浩却在下边反驳。其实这网友犯了个地理错误。白条河注入清浦河,再汇入沔水,最后在楚天省省会处流入小江,位置上应该属于小江中下游。作为证据,他还把地图上传到帖子中。
地理位置推翻后。白鳍豚、中华鲟之说再次被人提起。因为沔水在历史记载中,也有两种生物的出没记录。
整个白天,大家兴趣高涨,十八楼讨论声不断。那啥,如果真被证实有白鳍豚存在,那刘家沟绝对要火爆到震惊全乃至全球的程度。
不出意外的,中午郭记者打电话过来,说要到刘家沟采访。作为水怪的首个发现者。刘五爷再次上了电视。
新闻播出时。白鳍豚在专家口中变成了江豚。因为这东西生存能力比较强,沔水在历史上也是江豚传统分布区。而且它体型比较大,还会喷水。更重要的是,江豚浮出水面时会发出很大的呼吸声,听起来很像羊叫。
这些描述,和几名目击者的形容相符。
两只江豚出现在白条河中。很可能是沔水繁忙的水运影响了它们的正常生活,它们不得已才逃离的。
最后还分析。如果这东西没有游走肯定还会再现,这么大体形。时不时需要浮出水面透气。
十八楼很多网友对专家的分析嗤之以鼻,直说那很可能就是白鳍豚。刘家沟山好水好没有污染,适合大型水生生物生存。
刘军浩看的有些汗颜,没曾想刘家沟在网友心中地位这么高。
其实他听到“江豚”这个名字也有些迷瞪,第一次知道淡水河中除了白鳍豚,还有其他大型水兽存在。
他把这两个字输入度娘搜索,随即睁大眼睛,江豚又名!!
“子拜龙王!!”刘军浩立刻想起曾经在大青山乡志中看到的一个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每到夏末秋初,白条河涨水时,人们都会看到河面上有子沿河而上,身后跟着无数虾兵蟹将,黑乎乎扯着一里多长的队伍。
每逢奇观出现,大青山的百姓都奔走相告,纷纷跑到白条河岸边观看。
当时高河村村南水流弯道处还有一座龙王庙,子游到此地后会直立起来,半截身子露出水面,对着龙王神像祭拜,祭拜时向空中喷出高达数尺的水柱。
在传说中,子是龙王儿子,后来因为触犯天条被打回原形镇压在北海。夏末秋初是龙王的寿诞,玉皇大帝特赦子一天的假期,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它都赶回来拜寿。
后来龙王庙被大水冲毁,子也不再出现……
其实类似的传说在大青山有很多,野猪jing、螃蟹jing等等,大都是某某因为什么触犯天条,听起来荒诞不经。刘军浩读到也不会在意,现在看来,和镇河宝剑一样。拨开那层神秘荒诞的面纱,就会发现传说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接着他把这个传说发到网上,也算是给各位网友提供点素材。
虽然这神秘水怪不是白鳍豚,十有是江豚,但不少游客仍然兴趣不减,天天守候在白条河边等着拍摄。
刘家沟小学,张倩也组织了一个江豚讲座,给孩子们科普知识。
对于江豚,刘军浩倒没有多少感想。主要是这玩意儿体型庞大,一顿估摸着能吃几十斤鱼,自己这石锁能力有限,根本养不起。
因此,想也白想。
天气越来越冷,星期天早晨,刘军浩七点多就起床做饭。
昨天晚上接到张倩大哥打来的电话。说今天要带建辉哥俩儿过来。另外张妈也有些想外孙了,打算在刘家沟住几天。
吃过早饭,两口子立马开始准备。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鸡鸭鱼肉自家都有,不用上街买。最多打扫打扫屋子,把院子收拾干净些。
刚忙乎完,手机响了。
刘军浩还以为是张妈他们到了。看号码才知道是王胜利。
“小浩,黑鱼会钻洞吗?”电话接通,王胜利就在那端叫嚷起来。
“钻呀,现在天气冷,它们冬眠。一般都钻进淤泥深处或者蛤蟆老鳖留下的废洞里边。”刘军浩随口应答。
对方口中的黑鱼,就是刘家沟人常说的火头,自家还有两条呢。
“我们这儿有个大鱼塘,里边有条黑鱼,鱼塘主人捉了几次都没捉上来。有水的时候能看到它在里边吃其他鱼,抽干水却找不到。第二年放水,结果这东西又钻出来了。折腾两三年,鱼塘主人没有办法。决定把鱼塘转手。我打算承包。心里有没谱。想问问你,怎么把那大黑鱼弄上来?”
“简单,挖淤泥,这东西肯定藏在淤泥里边。”刘军浩开口建议到,心中却腹诽不已:养鱼不知道该怎么防止火头,这人绝对是外行。
火头这东西生命力极强。什么生存条件都能适应。
冬天结冰时,它可以直接钻进水底淤泥中不食不动。直到第二年chun天天气暖和才出现,久旱无雨时也是如此。另外这东西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如果火头对居住水域不满意,会借着下雨涨水,跳出水面搬家转移。
转移时,它们利用cháo湿的地面,身体作缓慢蛇形运动,直到找到新的水域。很多封闭的鱼塘原先没有火头,结果一场暴雨后发现鱼塘内有火头出没,其实就是这原因。
火头的逃生能力也很厉害,如果发现有人用网捕捉,它们直接把头扎进淤泥里边,让捞网从身上滑过,从而逃生。
刘家沟人称乌鳢为火头橛子,也是因为这个。不过它这点伎俩在有经验的渔夫面前,根本不够用。
以前农村人种地肥料很少,大多用淤泥当土肥。每到秋冬季节,都会翻塘挖淤泥。
“底朝天,火头现”在厚厚的淤泥中,经常可以挖到火头。这东西身体近乎圆柱体,一根根跟木头桩子似的,直条条竖在淤泥当中,稍不留神就会错过。
不过只要细心还能发现异常,这东xizàng身的泥窝有个圆洞,洞口露出黑黑的鱼头,上边还留有几个孔窍换气。
那时只要村里开始翻塘挖淤泥,我们这些孩子都会蜂拥而至,赤着脚在冰冷的淤泥中找火头。很多时候,一挖能找到一窝。
其实不单单这东西钻淤泥,其他鱼像鲶鱼、鲤鱼也钻。
鲶鱼个头要长到半斤以上才尥蹶子,硕大的脑袋泛着黑青sè朝上竖起,好像被石头砸破的木质纤维,蓬松开一大团镶在淤泥当中。这个倒很好认,捉起来容易许多。
至于鲤鱼,这东西往往在水塘zhongyāng淤泥里做窝,它打出的洞穴比农村用的草筛子还大,斜着身子钻在泥中。
不过这东西在淤泥中生存不了太长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换气,脱离水太久就会死亡,和火头没有可比xing。
刘军浩原本没有捉鱼的瘾子,听王胜利在那边一说,他到来了几分兴致。琢磨着哪天去村里看看,
挖几个火头橛子过年吃。
再次向大家保证,《一口泉》绝对会更新完,其实离结尾已经不远了。另外新《八零后修道生活录》还有一个星期就下新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首页露过面呢。希望大家把能支援几张推荐票,收藏一下,葫芦在这里感谢了。(未完待续。。)
高速文字手打笔趣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