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士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2章 战术,亮剑之军工系统,远征士兵,蛋蛋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02章战术

“轰”的一声,火箭弹顺利命中钢板并将其炸得四分五裂飞到半空再掉了下来在地上铿铿作响。

众人看着都愣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爆出一片欢呼,五金几个要么握着拳头高呼要么兴奋的拥抱在一起。

他们中许多人都对试射不抱希望,不是因为不相信火箭筒,而是因为这是研发出来的第一具火箭筒、第一枚火箭弹还是第一次试射,按常理不是应该出点什么问题吗?

这其中尤其是五分厂主任李长吉,他虽然在忙着组建五分厂但一直都在关注着火箭筒的进度,他实在不敢相信有什么炮能够由单兵扛在肩上发射,而且生产难度不大还能批量生产……

李长吉可是从毛熊那留学回来的,他在毛熊那见多了武器装备,飞机、大炮、坦克,都比华夏要复杂得多也先进得多。

于是李长吉就会有这样的想法:

如果这种扛在肩上的单兵火箭筒能行,为什么先进得多的毛熊却没研发?他们的科学家难道就没想过这种武器?

这只能说李长吉知道的不够多。

不是其它国家没有研发出火箭筒,而是要么不重视放一边要么就当作秘密。

鹰酱早就研发出来了,它是属于不重视的那种,于是不为人知。

毛熊1933年就开始研发“喀秋莎”,1939年也就是去年已经秘密服役了,只不过为了能更好的打击敌人而将其归为“秘密武器”,这样的军事机密当然不是李长吉一个留学生能知道的。

直到这会儿看到火箭筒试射成功,李长吉才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心下暗自惭愧的同时也渐渐转变了对王学新的看法……他原以为小东北也就是照着别人的样搞点小聪明仿制些装备呢。

比如五零小炮是照着掷弹筒来的,“鬼炮”是照着九二步兵炮来的。

如果说有什么厉害的地方,那就是用八路军有限的条件把这些东西整出来,虽然性能有所下降,但也比没有好。

但火箭筒就不一样了……虽说是来源于鬼子的“喷进弹”,但几乎就不是一个东西。

这该怎么说呢?

只能说人家是个天才,天生就是这块料,不是读书多、见识多就能赶得上的!

其实别说李长吉,这结果就连苏欣和张万和都感到意外。

苏欣愣在那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刚才那一会儿她甚至都忘了呼吸,这一会儿一边喘着气一边想,居然首发成功,这是不是说可靠性高?

不过苏欣还是有些担心这是偶发现像,于是就按捺住激动在一片欢呼声中对张万和说道:“厂长,要不咱们……再打几发?”

张万和表面波澜不惊,但此时的他已说不出话来。

变化实在太快啦,都不像是真的。

不久前兵工厂还只能生产复装子弹和手榴弹,炮那是想都别想。

但是现在,又是五零小炮又是“鬼炮”的,这下还生产出这种连鬼子都没有的火箭筒!

他张万和做梦也没想到能等到这一天,兵工厂扬眉吐气啊!

想当年,兵工厂就只有21名工人,2把虎钳、4把锉刀和1个风箱……

“厂长,厂长?”苏欣见张万和没反应,就又问了一遍:“咱们再打几发试试?”

张万和本想说什么,但喉头像是被什么东西塞住了似的什么也说不出,就只朝苏欣点了点头。

接着又打了两发,都十分顺利,除了在第三发时因为突然刮起一阵风偏了些,不过还是面中靶子顺利起爆……靶子用的是汽车车门,恰好是横着放的,要是竖着放的就打不着了。

这时苏欣和张万和两人一颗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了下来。

“我看能成!”张万和微笑着点了点头。

苏欣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兴奋的说道:“就是风偏率有些大,其它的暂时没发现问题!”

首长有些担忧的说道:“五十米的距离是不是近了点?咱们再远些试试?”

“成!”张万和点头表示同意。

五十米距离只是测试它能不能用的问题,拉长距离就是找它的射程了。

结果是随着距离拉长偏移目标量也随之增加,一百多米时就接连脱靶。

这是火箭弹的缺陷,而且无法避免。

原因是火箭弹不像炮弹……

炮弹出膛后就没有动力,风吹一点就偏一点受风力的影响不太大。

但火箭弹出膛后依旧有动力,风吹一点或是气流不均都会造成火箭弹角度偏差,于是就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像。

现代的火箭筒虽说纸面上的数据有300米的射程,但那是在这实验室里无风情况下打出来的。

实战中只要有1m/s的软横风……1m/s的风力只能算是“软风”,也就是比无风强一点连微风都算不上。

在这种软风的情况下打300米距离的目标居然能偏离米。

因此实战基本无法在300米外用火箭筒命中目标,它的轨迹甚至无法预测,不是打风偏量能解决。

此时王学新制出的火箭筒勉强能在150米处命中目标,三发一中。

不过王学新认为这是大牛没有射击经验没掌握好风偏量造成的,要是熟练了,命中率还有进步的空间。

首长和参谋长对这一点还持有疑虑。

首长问着王学新:“王学新同志,这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一百多米的距离比起咱们抱着手榴弹和炸药包去炸鬼子的坦克要好得多喽!但是,如果在平原开阔的地形上作战,我们依旧很难靠近这个距离,能不能再改进改进?”

王学新回答:“首长,它的确有改进的空间,但我却认为我们更应该改进战术,用火箭筒灵活的与敌人作战而不是单纯的追求火箭筒的精度。”

“哦?”一听到“改进战术”这词首长眼睛就亮了起来:“什么战术,说来听听!”

首长是个战术专家,平时就喜欢跟别人讨论战术。

而王学新之前建议的“地道战”、“坑道战”、“反斜面战”这些战术,无一不不让首长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

此时一听王学新又有新战术,马上就来了兴致。

www.。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

沥川往事

施定柔

一切从锦衣卫开始

时明镜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曲流水

满香江

深耕者也

我在娱乐圈爽文里当咸鱼

大哥喝冰阔落

功夫神医

步行天下